您现在的位置: 黄豆_黄豆种类_黄豆食品 >> 黄豆养生 >> 正文

晚潮一段行走纸上的江南时光之旅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5/7/13 16:16:52

潮新闻客户端庞文辉

赵宗彪先生善画。

一支笔,一册纸,寻得闲暇功夫,找一僻静之地,驻步,提笔,笔走游龙间,一幅画作即成。

其韵味天然,白描勾勒,景方在眼前,片刻后已入画纸,此等新鲜,便如海上捕得鱼鲜后,当场以海水烹烧,入口朵颐,那滋味可鲜得不得了!新鲜之中,也藏着不少妙处,为抽离表象之后直触本质的思考,让人见之忖之,忽恍然如悟,心中有所得,不由抚掌击节,怒赞之——

妙矣,赵先生真是与丰子恺同样的妙人!

妙!仿佛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通。赵丰两位均擅长简笔画,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一个人,一片景,或一桩事,这是功力,没有足够阅历、积累和训练,显然是无法做到的。

后来宗彪先生画作多了,即配上文,编成书,书名《山河故人》。书页篇幅中,画占了一小半,文占了一大半。不知无心还是有意,全书图文松络,字符间距舒朗,内容之外颇多留白,似给人笔记,又像供人于空白处遐思,回味先前的阅读,甚至可以像宗彪先生那样,拽出灵感,在上方即兴摹画个人独有创意。

《山河故人》赵宗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年8月。

说过画风,再说文风。

宗彪先生的文,也是妙。单文篇幅极短,字数均不满千,少则五六百字,多则七八百字,通常两页讲完。一篇文,便是一故事。

宗彪先生的故事源于江南的一个村庄,曾经的赵宅村,如今的叶宅村。当然,它也可以是井塘村,或上卢村,或水南村,什么村都行,因为宗彪先生写的是把江南浓缩进一个村子的故事,从一个村子的视角看江南地区一个时代下的变迁。江南地域虽大,广义上几乎囊括了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带,狭义上也涵盖了杭绍台宁这片山水平原上的江南水乡,这些江南乡村,曾经的历史行径都差不多,一路的改革变迁也差不多,所以从这片江南土地走出去的人们,很容易从书中看到自己乡村的影子,进而在阅读中产生共鸣。

家乡的第二块认知便是人物。

阅读这本书中的人物,我们总能看到身边故人的影子,好像那些人他们有着无数个分身一样,在每个村庄都安排了一个。他们中有专司剃头的剃头老司,有个子高高的长人,有游手好闲的懒汉,有神神叨叨却让年少时的我们害怕不已的算命先生,有总是藏在佛堂里只在做法事时现身的和尚或尼姑,还有被父母祖辈吹嘘的极为可怕吓人的赌徒,这些形象活灵活现,无论美好或不美好,都已成为乡土记忆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。

第三块风土,便是江南一带风俗的汇总,或者说,是事的部分。

江南人家的事,大体上差不多,正月初一少不了五味粥和落灯扁食,婚丧嫁娶各有各的仪式和规矩,人与人之间论辈分而不论年龄,吃桌菜酒席要讲座次,走亲戚送月里也有相应的讲究。忽然发现,村里的各项风俗早就在陪伴着人的一生大小事,莫名巧合。

第四块内容以田野冠名,讲的多是宗彪先生青年时期的乡间见闻。素材多取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历史时刻,乡村的平静表象下正酝酿着变革,书中所描画的种种风物,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,多数已经消失,或进入民俗博物馆中,宗彪先生以图文记录,丰富详实,让我们在博物馆外又多了个了解当年历史的去处。

书到最后,回归少年时期的故事,颇有归来仍是少年的意味。

宗彪先生个子高挑,爱笑,笑起来咧嘴眯眼,让人忍不住也跟着笑,想来少年时期也是位乐天的顽童。江南一带,有山坡树林,池塘田野,孩童玩物颇多,抲鱼钓黄鳝自不用说,做弹弓,放牛,游泳,灰堆煨黄豆,少年的趣事一件接一件,让人捧腹,也让人怀念。

少年时光啊,就那么一去不复返了吗?不,还有深藏心中的少年回忆,它似乎不可磨灭,穿越时光依然清晰,在那里,我们可以不断重复经历,品味少年时光去而复返的惊喜!

江南的乡村时光旅行到此就结束了,如今的江南,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山乡巨变后,已完全不同于往日。城市长满现代化高楼大厦,农村是干净整齐的新农村,宽阔的大路四通八达,动车的铁轨连接了山地与平原,旧时包干到户的耕田也被整合成大规模农场,一年四季只需几台机器就能搞定,少人居住的乡村,仅剩为数不多的老人寓居,上一个时代还留下多少?还能找到曾遥遥牵挂的乡愁吗?

扪心自问间,我望着面前这本《山河故人》——蓝色的封皮上,是四个白色的毛笔大字,一位简笔勾勒的孤独身影站立其旁,双手捂着袖子,仰头望向天边一轮圆月,一股萧瑟之意顺着书中的晚风袭来,这时念头里忽然闪过一句话:世上只有一条最快的回乡路,从心出发,直接抵达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mkwph.com/hdys/1789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黄豆_黄豆种类_黄豆食品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